【以案释法】网络发言需谨慎,多方核实辨真伪

文章来源: 作者: 责任编辑: 发布时间:2024年07月26日 点击数: 字号:


现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,网络资讯信息量巨大,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各类言论及信息,但是如果言论、信息的真实性并未核实,难免造成对社会公众的误导,或者对他人隐私的侵犯。因此,发布、传播言论、信息时应当避免误入法律禁区。网络造谣、传谣的犯罪成本很低,只需要守着电脑和手机敲一段话,再贴一张以假乱真的图片即可,但为此付出的法律代价却不轻。临沭公安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,已将包括网络谣言、“网络水军”、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整治纳入到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,继续开展重点打击治理。

典型案例:

近日,一网民为博取关注,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“一公交车撞倒路人”的谣言信息。该谣言信息被多次转发,迅速引发公众热议,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,造成恶劣社会影响。目前,广州公安机关已对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 

【相关法律法规】

编造、散布谣言是违法行为,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,网络用户、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,应承担侵权责任。编造、散布谣言是违法行为,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,网络用户、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,应承担侵权责任。

临沭公安提醒

广大网民朋友“不造谣、不传谣、不信谣”,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、识别能力,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,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“二传手”。公民发现个人合法权益因网络谣言受到不法侵害时,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;发现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线索时,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。


【收藏本文】 【打印文章】